郓城县文化云 登录

非遗传承 | 山东琴书曲目创作交流研讨活动
来源:共享资源
发布时间:2024-06-26

2024年6月24日,郓城县山东琴书非遗传承人在文化馆多功能厅进行曲目创作交流研讨活动。为保护传承山东琴书,郓城县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采取多种手段与措施促进郓城山东琴书艺术发扬光大。 

微信图片_20240713154406.jpg

山东琴书起源于郓城一带,至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清末渐趋兴盛,名家辈出,分为南、北、东三路。善用方言俚语,于纯朴中见幽默,平易中求韵味,唱腔优美,富于变化。

微信图片_20240713154411.jpg

山东琴书为民间小曲联唱体,共有小曲200余支,最盛时演唱曲牌和演奏曲牌达到300多个,以“上合调”、“凤阳歌”、“梅花落”最常用。随琴伴奏的乐器也越来越多,以扬琴为主奏乐器,另有筝、坠琴、京胡、板胡、软弓胡、四股弦、蝶子、大板梆子等。传统曲目分牌子曲、中篇、长篇3类。共有曲目100多个,书帽、诗、引600余首。

微信图片_20240713154419.jpg

山东琴书文化底蕴丰厚,为我们研究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活的资料,许多传统曲目,至今还保留着深刻的时代印记,对研究民俗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